外界声音传进人耳,最终达到听觉中枢大皮质所感知,有赖于以下三个环节:一是中耳传音结构的阻抗匹配作用;二是内耳听觉感受器将声能转变成神经冲动;三是从耳蜗神经核经脑干至领叶听皮层的神经传导畅通。这三个环节的任何一处发生故障均可产生耳鸣。
造成耳鸣的常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压力因素:耳鸣多由于精神紧张引起,常伴有头昏、失眠、腰酸、乏力等。 现代社会中, 白领阶层、 办公室人员耳鸣罹患率的增高, 症结便在此。
二、药物:引起耳鸣的药物分为两类, 一类药物仅引起耳鸣而不造成听力损失,如:一些抗癌药、抗惊厥药、抗菌药、麻醉性镇痛药等;另一类药物既引起耳鸣又造成听力损失,甚至造成全聋。如抗癌药物,氨基醣甙类抗菌素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三、噪声:我们都有这样共同的体会,如果突然听到巨响,耳内会有一阵很长的回响,这就是外界噪声暂时损伤了人的听神经。那些长期工作在噪音性很强的环境,比如拖拉机和汽车司机、交警、礼炮兵、歌舞厅的工作人员、长期开会者,以及各类设备的操作人员等等都是噪音的受害者,长期的噪音刺激,大部分时候造成了内耳神经损伤。一般来说超过安全噪声标准(85~90 分贝)强度的噪声都有可能造成耳鸣及 耳聋。但对同一强度的噪声,存在着个体敏感性差异,只有敏感者才受到伤害或受到伤害的程度较重。
四、外耳与中耳疾病:如耵聍、异物、肿瘤或炎症等,堵塞外耳道、触及鼓膜时可引起 耳鸣;中耳的血管畸形及病变也可能引起耳鸣。通过耳科临床医生检 查和治疗,此类耳鸣大部分可以治愈。
五、血管畸形或血流因素:由于此类血管或血液原因,使流向颅内、内耳的供血血流不规则, 或者由颈部、颅腔血管异常所产生的血管性杂音传至耳内导致耳鸣。
从原因和解剖上,可将耳鸣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两大类
一、主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系指在无声源的条件下,仅患者本人能听到耳鸣声,检查者听不到,又称自觉性耳鸣。可由器质性病变或神经反射性病变引起。
(一)器质性因素
1、外耳道阻塞病变:中耳急、慢性炎症、镫骨固定等,耳鸣多呈低调,与耳聋程度不一致。
2、内耳感受器病变和听神经损害: 听毛细胞受刺激而引发异常:如毛细胞变性以及听纤毛与盖膜接触不良,则可出现持久,性耳鸣。
3、耳蜗神经纤维如受到机械性刺激,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而引发异常的神经脉冲,引起节律性耳鸣。
4、在正常情况下,耳蜗的传出通路具有调节神经传导的作用,该束的任何障碍亦可引起耳鸣。
(二)神经反射因素
1、鼓室神经丛反射 :由于鼓室神经丛通过舌咽神经、三叉神经及颈动脉交感神经纤维的联系,接受脉冲向中枢传导,到达颜上回大脑皮层,形成耳鸣。
2、内脏慢性病因:内听动脉的血管运动神经纤维来自颈下神经节与第一神经节融合为星状神经节通过迷走神经与腹部脏器发生联系,因此内脏产生神经冲动,可引起内耳血管痉挛性收缩或扩张改变内耳的血液供应,引起耳鸣。
3、神经精神因素: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耳鸣产生的机理尚不太清楚。
【温馨提示】如果您已经患有耳鼻喉疾病,建议您及早去医院检查看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尽,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直接在线咨询,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