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性耳鸣病因与预防

文章来源:南京耳鼻喉医院哪家好

温馨提示:由于篇幅原因,很多内容不能详尽,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需要疾病咨询,可点击此处进行免费沟通

  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明显。此处接近鼓室,血管较细,容易受噪声影响。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故早期患者以4,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
噪音性耳鸣病因与预防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很多人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的污染,目前噪音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我们的健康承受了很大的威胁,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该疾病的病因与预防措施的介绍。
 
  病理病因:
 
  损伤因素
 
  长期工作于噪声级大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即可对耳蜗造成损害,耳蜗受损程度受下列因素因素影响。
 
  (一)时间:在噪声环境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程度越大。
 
  (二)噪声强度与性质:频率高、强度大对听力损害严重。断续噪声比持续噪声危害大。震动加噪声较单纯噪声的损害大。
 
  (三)工作环境因素:狭窄的工作场所比开阔的工作环境易受损害,距离噪声源越近,越易受损害。
 
  (四)身体情况:中老年比青年人易受噪声损伤,体弱者比强壮者易受损害,曾有感音性聋或中耳炎疾患者较易受损伤,个人体质不同敏感性也不同。
 
  病理
 
  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明显。此处接近鼓室,血管较细,容易受噪声影响。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故早期患者以4,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
 
  主要症状:
 
  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预防护理:
 
  1、控制噪声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
 
  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噪音性耳聋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介绍,大家在了解了疾病的病因之后,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生活中要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的侵袭。
 
  耳鸣怎么治疗?
 
  7+2立体复聪疗法
 
  1.输液:以营养神经的银杏叶提取物为主要药品
 
  2.口服药:以口服中成药和中药汤剂为主
 
  3.声频共振:加快血液循环,局部消炎,恢复听力。
 
  4.鼓膜按摩:抽动与震动鼓膜增加和改善传音功能
 
  5.穴位注射:穴位内注射药物达到营养听神经的作用
 
  6.汉草熏蒸:此方法为本院独家专利,通过电针疏松毛孔,活血通络,将汽化的中药液分子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电针直接进入耳部穴位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电针配合中药液熏蒸不仅有利于药物吸收,同时对患部还有按摩治疗作用
 
  7.耳部微波:采用冷光源直接作用于耳部病灶部位,起到活血化瘀,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辅助改善听力,氦氖激光:修复组织,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机体免疫力
 
  +2、耳穴通络疗法:耳部穴位按摩及点穴,产生信号传递至各脏腑,通常经络、活血化瘀
 
  中医针灸治疗:通过穴位辨认,针法手法选择,疏通经络,通耳脉开耳窍;使耳窍静脉贯通,经气通顺,阴阳气血流畅,清阳之气得以上通,外气得以入内
 
  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提醒您,如若发生疾病,建议前往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就诊,不要病急乱投医。市场上有很多人会瞄准一些患者受该症折磨太过长久而乱投医的心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详细的治疗方案,请在线联系025-85262032

【温馨提示】如果您已经患有耳鼻喉疾病,建议您及早去医院检查看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尽,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直接在线咨询,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图文问诊

已有491人

电话问诊

已有685人

在线咨询

已有826人

门诊时间:

8:30—19:30

健康热线:

025-85262032

点击在线咨询 点击电话咨询
网站地图